晉江市,號稱“閩南首邑”,是福建省十強縣之首。?蔡氏一族是晉江青陽山下最早的居民,青陽蔡厝與臺中清水等地在地緣、血緣上有著悠久而又密切的關系。今天的節目就為您介紹晉江青陽蔡氏家廟。
蔡氏家廟建在一米多高的石砌臺基上,顯得分外宏偉
蔡氏家廟坐落于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建筑面積1300多平方米,是一座五開間兩進磚石木結構的仿古建筑,由門廳、正廳、后堂及兩邊的廂房組成。家廟建在一米多高的石砌臺基上,顯得分外宏偉。
蔡氏家廟2018春祭
接待記者的是青陽蔡氏家族的后人——晉江五店市游客服務中心負責人蔡夢思。這位90后的閩南姑娘,對五店市錯綜復雜的巷落熟門熟路,開口說起家族歷史更是滔滔不絕:“青陽蔡氏是從唐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從莆田仙游遷進來的。我們現在青陽蔡的開基祖叫蔡用明,他的哥哥當時在莆田發展,弟弟蔡用明來到青陽,覺得這里山清水秀,氣候也非常好,就決定在這里留下來了,所以我們這邊有四個字叫‘自唐世家’。所以蔡氏也被稱之為是青陽五店市的第一批原始的居住民?!?/strong>
蔡氏家廟
由于參與開發早,蔡氏家廟占據了當時青陽最好的位置。蔡氏家廟大門口有一副對聯“溫陵山水萬重盡收入吾家眼界,青陽煙火千戶獨占此高峰頂頭”。溫陵是泉州的舊稱,蔡氏家廟所在的青梅山是青陽最高點,視野開闊,居高臨下。更特別的是,蔡氏家廟正對泉州開元寺東西塔,每到元宵中秋夜,東西雙塔上高擎的燈火就像祠堂案前的兩支燭燈。
走進蔡氏家廟,只見屋頂黃瓦綠筒,色彩鮮艷,前廳屋頂中間三間稍高,兩邊梢間降低,成為有起有伏的“三川脊”。
蔡氏家廟天井
蔡氏家廟廳堂門首掛著濟陽柯蔡委員會贈的“振我宗風”匾額
蔡氏家廟內匾額眾多,楹聯濟濟。梁枋間高懸的“文武一品”“國師”“都督”等金字匾額,都是蔡氏一族人才輩出的見證。青陽蔡氏家廟是閩南蔡氏的“母鄉”,分居各地的族裔在登科出仕時都要到這里掛匾樹旗桿,榮宗耀祖。
蔡氏家廟廳堂
蔡氏家廟梁枋間木雕精雕細刻、金彩輝煌
蔡氏作為青陽最早開發的氏族,人丁十分興旺,自用明公開創“青陽衍派”以來,傳衍40多代,族裔遍布海內外,堪稱泉南望族。在青陽蔡氏諸多外衍的族群中,臺灣一族最為耀眼。據《青陽蔡氏族譜》記載,從清康熙年間開始的三百多年間,青陽蔡氏傳衍臺灣的人數漸多,主要分布在臺北、臺中、嘉義、鹿港等地,為開發臺灣建有功業。
蔡夢思:“臺灣有一個鎮叫做清水鎮,其實最早的名字叫做牛罵頭,為什么后來改名字,因為我們第27代孫蔡清水去到這邊開墾以后發展的非常好,捐了很多錢,作為當地的鄉飲大賓,當地的后代為了紀念他,所以才將那邊改名叫做清水鎮?!?/strong>
蔡清水畫像
遷徙臺灣的青陽蔡氏宗親在開創輝煌基業的同時,仍然不忘追根溯源,兩岸宗親往來頻繁。從1989年青陽“蔡氏家廟”重修落成以來,臺灣族裔前來拜謁的已有數十批。曾經被《財富》雜志評為“臺灣首富”的蔡萬霖及其家族成員也念念不忘故土,他們始終謹記其先祖守意公臨終前的遺言“記住我們的祖先是泉州南門外的石鼓蔡”。
臺灣前首富蔡萬霖的弟弟蔡萬才回鄉謁祖
參加第九屆海峽論壇的臺灣同名村鄉鎮鄉親來五店市續緣聯誼
蔡夢思介紹說:“蔡萬霖家族就是來自我們青陽蔡氏,他的先祖叫蔡守意。蔡萬霖當時他本人因為身體的原因,叫他的五弟1990年來過一次。他2004年去世,2005年他的兒子也過來一次,還有就是2011年的時候四弟蔡萬才也過來。我父親曾經講過2011年的時候,蔡萬才他80多歲,找到他的祖先蔡守意的名字,當時他當眾流眼淚哭了。你想想一個成功人士當眾流淚,可見對于尋根謁祖很重視?!?/strong>
除了在情緣和血緣上兩岸蔡氏有割不斷紐帶以外,在神緣上,兩岸蔡氏族親也是相連相承的。青陽蔡氏在臺灣又稱為“石鼓蔡”,因為蔡厝所在的石鼓山上,宋代建有石鼓廟,廟中崇奉的順正大王香火特別興盛。而順正大王原來就是蔡氏先祖寶謨閣大學士蔡次傅的門客,有一段淵源關系。
蔡夢思:“很多從青陽去到臺灣的,都會把石鼓廟上的這個香火帶走,現在在臺中、鹿港、還有臺南、天后宮很多地方,都有順正大王的香爐,多達27處,而且每年在順正大王生日的時候都會結伴到我們這邊進香?!?/strong>
石鼓廟
參加工作以來,蔡夢思已經不記得一共接待過多少個團組了,而最讓她動容的往往是那些尋根謁祖的海外宗親團。家廟對于族人來說有著一種精神感召力,不管走得多遠,“母鄉”永遠都有扯不斷的根,摘不去的鄉愁。
蔡夢思說:“我曾經帶過一個馬來西亞的華僑團,其中有一個阿姨姓蔡,她說她們已經好幾十年在找她們的祖先到底屬于青陽的哪個衍派,她委托我幫忙找一下。都說中國人重根,我覺得晉江人更重根,我們對根的重視就是體現在對宗祠的重視上?!?/strong>
(東南廣播公司記者洪媛媛 文/圖;部分圖片來自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及網絡;視頻畫面素材由晉江電視臺提供;播音:藍天;編輯:鄭韶風 陳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