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宗祠往事 探尋家族傳承,今天的閩臺宗祠我們來到福州馬尾瑯岐龍臺村朱氏宗祠。
瑯岐龍臺村朱氏宗祠
馬尾區瑯岐鎮龍臺村古稱童續洲。南宋時期,宰相朱倬由福州隱居這里,成為瑯岐龍臺朱氏的第一世祖。
史料記載,朱倬字漢章,閩縣(今福州市)人。朱倬處在宋金之時多事之秋,當時金兵侵犯中原,局勢十分嚴峻,朱倬力主戰,反對投降派秦檜議和主張。他向宋高宗建議“戰、備、應”三策,就是主動出戰,積極防守,強勢迎戰。高宗采納朱倬意見,御駕親征,朱倬隨同前往參戰,進駐鎮江。采石磯一戰,金兵大敗,而指揮采石磯之戰立下戰功的將領,正是朱倬所保舉的。采石磯大捷,朱倬功不可沒,他也因此榮封開國公。后來宋高宗同朱倬等返回杭州,高宗傳位太子孝宗,朱倬激流而退,辭去相位。后來朱倬辭官退休回到福州,晚年,朱倬隱居瑯岐龍臺村,成為龍臺村朱氏開基始祖,子孫開枝發葉,播遷各地。如今瑯岐島龍臺、鳳窩、吳莊、洋下、下岐等村朱姓人家大多是朱倬后裔。
瑯歧朱氏一門至今仍有“兩朝一門雙宰相”的美名,其中“雙宰相”之一指的就是他們在瑯岐的始祖——南宋宰相朱倬,而另一個則是他們的入閩始祖,也就是唐武周時期的宰相朱敬則?,樶氖穼<覘顤|漢老先生介紹說,唐朝宰相朱敬則是朱氏走出的第一位宰相,他識人善用,曾受到武則天的賞識。唐朝末年,中原戰亂,朱敬則第七代裔孫、戶部尚書朱光啟為避黃巢之亂,舉家從河南永城入閩,遷居福州,后人因思念先祖,也為方便拜祭,便將朱敬則墓地也遷到福州。
遷居福州的朱氏一門發展到北宋時期,成為福州城人人皆知的名門望族,福州城留存至今的一條坊巷也因朱氏一族得名,這就是坐落于安泰河畔的“朱紫坊”?,樶埮_朱氏后裔朱本良介紹說:
福州朱紫坊,因為“四敏”,敏中,敏元、敏功、敏修,朱家四兄弟,四個進士,“朱紫盈門”而得名。我這個派系是朱家朱敏中這一支的后代。
北宋時期,朱氏兄弟四人,老大朱敏中,老二朱敏元,老三朱敏功,老四朱敏修,從嘉祐四年到元豐八年“皆登仕版”,在朝為官,“朱紫盈門”,因此當時人們就把這里稱作“朱紫坊”,并沿用至今。滿門朱紫的朱氏一族,因老大朱敏中的孫子朱倬,在南宋高宗年間,官至宰相,成為繼先祖——唐武周宰相朱敬則之后,又一個朱氏宰相,因此便有“朱家一門兩宰相”的美名。隨著朱倬一家晚年隱居瑯歧龍臺,美名也隨之代代相傳。從這里走出的朱氏族人,也創下了一個又一個光彩奪目的歷史瞬間,其中最著名便是澎湖守將朱宗明一家?,樶氖穼<覘顤|漢老先生:
這個是龍臺朱氏宗祠,它最大的看點是,朱氏在明末的時候,朱家三代,鎮守澎湖灣。是澎湖守將。這個人叫做朱宗明。他率領水軍東渡臺灣,那個時候荷蘭侵略軍侵占臺灣。他驅逐荷蘭,屢立戰功,被封為澎湖守將。
宗祠內朱宗明的影雕
明朝末年,荷蘭侵略者(民間稱紅夷)憑著船堅炮利侵占臺灣澎湖列島。朝廷為平定澎湖,抗擊外敵,在福建沿海招募兵員。當時,龍臺村朱宗明隨軍東渡臺灣,安營扎寨,率兵在澎湖灣與侵略者展開殊死戰斗。由于他熟識水性,善于航海,又有高強武藝,英勇善戰,在澎湖灣與荷蘭侵略軍兵船對陣,屢立戰功,被朝廷封為“澎湖沖鋒領守將”,鎮守澎湖灣,之后他舉家遷到了澎湖。后來,在對敵作戰中,朱宗明沖鋒陷陣,為國捐軀。他的兒子朱日輝隨軍作戰,聽聞父親陣亡,痛哭流涕,便護送其父骨灰回故土。當時,澎湖士民夾道送靈,無不流淚,其骨灰在龍臺村山塘山安葬,葉落歸根,魂歸故里。
朱日輝繼承父志,朝廷命其鎮守澎湖。他在當地成家立業,立下赫赫戰功,被朝廷封為澎湖守將。后來他在澎湖海面不幸戰死,按當地風俗葬于澎湖。當地士民感其忠貞愛國,愛民如子,在澎湖島立將軍廟,塑朱日輝將軍金身,代代奉供,四時香火不絕。朝廷聞訊,為褒獎其功勛,封其子孫為官,授其子朱君章為參軍都督,鎮守澎湖。到了清康熙年間,朱君章跟隨施瑯將軍在平定臺灣的屢次戰斗中,身先士卒,浴血奮戰,功勛卓著,死后也安葬在澎湖島。朱君章的子孫后代在澎湖島開枝發葉,有的為官,有的為民,與當地居民和睦共處,成為了澎湖人。朱本良先生告訴記者,從朱宗明將軍算起,他是朱將軍的第十一代孫:
從朱宗明算起,是第十一代孫。朱宗明早年,被封為澎湖守將,他們祖孫三代都鎮守在澎湖。他們祖祖輩輩,就在澎湖列島,繁衍生息。到今天為止,這個歷史已經過了300多年了。
朱本良先生帶領記者參觀朱宗明將軍故居遺址
朱宗明將軍故居遺址
朱本良告訴記者,朱宗明將軍墓在龍臺村山塘山之麓,墓造于明隆慶年間,歲月流逝,風雨滄桑,這座規模不大的土墓已經被破壞,墓葬草木叢生,面目皆非。在朱本良先生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朱宗明將軍故居遺址,這座原本土木結構,二進院的老房子,在龍臺村西街南側,臨古道而建。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院子不幸遭受火災,現只留下宅基地和殘墻斷壁,給人留下幾多遺憾。
機緣巧合,朱本良先生輾轉保存了朱氏的族譜,才使得龍臺朱氏的豐功偉績有跡可尋,在朱先生家中,他拿出了珍藏的《龍臺朱氏族譜》,記者與楊東漢老先生一起翻閱了族譜。
瑯岐文史專家楊東漢老先生(左)與朱本良一起向記者展示《龍臺朱氏族譜》
朱:這個族譜里都有記載。這個就是族譜。
楊:這個是最珍貴的。
朱:我們族譜里都記載了他們祖孫三代的故事。
楊:族譜:申公字宗明,號濱洲,澎湖沖鋒領守將……
朱:這個族譜就保存在我這里。從祖上到我本這一代,已經33代,后面還有好幾代。
《龍臺朱氏族譜》中有關朱宗明將軍的記載
《龍臺朱氏族譜》序
《龍臺朱氏族譜》記載,其先祖朱宗明將軍一家三代,在明末鎮守澎湖,為抗擊外來侵略,立下赫赫戰功。
朝代幾度更迭,歷史滄桑巨變,一部族譜,一座宗祠,記錄了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龍臺朱家后裔為祖上的輝煌感到自豪。
瑯岐龍臺朱氏后人朱本良:
我們龍臺村的村民還緬懷著先祖的豐功偉績。以他愛國愛民的高尚的品性,我們來教育下一代。弘揚他們的事跡,把他們的事跡傳到子孫后代。教育子孫后代要學習先祖的榜樣,為國家培養有用之才,報效祖國。
(文/圖 東南廣播公司記者鄭韶風 ? 播音/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