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福建長汀縣,古時為汀州府。當時流傳過的一首歌謠唱道:“張王李趙遍地劉,世世代代傳不休。劉家子弟多俊杰,三江南北芳名留。”
這歌謠中的“遍地劉”,說的是長汀第一大姓的劉姓,他們基本上都屬于唐朝末年金吾衛大將劉祥的后代。
劉祥是敦睦堂劉氏始祖、彭城堂劉氏第55世、劉氏第127世祖。唐朝末年,為了躲避黃巢起義,劉祥帶領子孫移居福建寧化縣石壁洞,成為劉氏入閩始祖。
本臺記者聞達(左)與長汀劉氏家廟理事會會長劉銘榮
劉祥繁衍的后裔從三明寧化又陸續遷居到福建長汀、上杭、連城和武平一帶,又走出福建,播居廣東、江西、廣西、四川、云南、貴州、江蘇、浙江、湖南、香港、澳門、臺灣以及東南亞、歐美日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傳到第20世劉廣傳這一派,生子十四人,劉氏族譜稱為“東江十四大房”,其后代子孫遍布各地,人數眾多。
可以說,至今海內外客家民系中的漢族劉姓,絕大部分屬于劉祥的后裔,人口達2700多萬。
2015年,長汀劉氏家廟被評為“中國望族名祠”
古汀州府流傳的那首歌謠中的“劉家子弟多俊杰”,說的就是劉祥后裔人才薈萃,英才輩出。劉祥一脈的劉姓,也被稱為“客家劉氏”。
劉祥入閩一百多年后,公元992年,北宋時期,劉祥第七代孫劉參常在長汀修建了第一座客家劉氏宗祠——長汀劉氏家廟,成為客家劉氏總祠。2015年,長汀劉氏家廟被評為“中國望族名祠”。
長汀劉氏家廟理事會會長劉銘榮說:“長汀劉氏家廟是入閩始祖祥公的第七代裔孫劉參常為首創建的家廟,當時是祭祀劉備二子魯王劉永和入閩始祖祥公。在我們家廟大門的入口處有七級臺階,寓示著這是入閩始祖第七代裔孫建立的家廟。在我們家廟大門上有一幅對聯:‘千秋毅德垂閩越,萬古英風耀彭城’,‘彭城’是我們劉姓的代表。在大門,還掛著一塊牌子:‘中國共產黨兆征縣委員會,福建省兆征縣蘇維埃政府’。我們家廟還是福建省頒發的‘客家宗祠建筑’,屬于福建省級文保單位?!?/span>
長汀劉氏家廟正門
汀州劉氏家廟位于長汀縣的龍首山狀元峰下,坐北朝南,地形酷似龍頭,劉氏族譜上記載說,整個家廟的形狀是“龍首獻珠”。因為建筑宏大而精致,又是客家劉氏總祠,成為江南劉氏五大宗祠之一。
長汀劉氏家廟以客家宗祠建筑入列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劉氏家廟傳承千年,歷史上曾有“漢王廟”、“王衙”等俗稱,歷經六次修繕,現在仍然完整保留明代古建筑風格。正門上方的“劉氏家廟”四字古樸遒勁,十分顯眼。很特別的一點是,在劉氏家廟外墻上,所有墻磚都鐫刻有“劉祠”字樣的人文印記。
劉氏家廟外墻磚上鐫刻著“劉祠”字樣
劉銘榮介紹說:“我們這個家廟的一個比較特別的標志,就是家廟建筑用的每一塊磚墻上,都鐫刻著‘劉祠’的字樣。這在全國宗祠建筑上極為罕見。當時鐫刻‘劉祠’這個字樣,為我們古老的家廟留下了一個深深的歷史烙印,讓我們的劉氏宗親回歸的時候,只要看到外面磚墻上到處都是‘劉祠’字樣,就確定了,這個毫無爭議是我們家廟。這就是我們先祖比較有智慧的一種創造?!?/span>
長汀劉氏家廟門樓正中懸掛著劉氏的姓氏圖騰
邁上七級石砌臺階,一對石獅相迎接,走入大門,便是劉氏家廟的門樓。門樓為三間四柱橋形式樣,正中懸掛著劉氏的姓氏圖騰。
門樓左邊是邊門,入邊門便是家廟里的小廣場,客家人稱之為“宇坪”,當年鋪設的福祿壽圖案栩栩如生。宇坪上的照壁旁邊幾棵桂花樹與羅漢樹郁郁蔥蔥。
長汀劉氏家廟的后院
從宇坪向北看,正中依次是家廟的下、中、上三大廳。三大廳后面以前還有福德祠、朱子閣,桃園結義亭,以及一座“東山書院”。廳堂的兩邊是左右廂房,總共有69個房間。
長汀劉氏家廟三大廳建筑
劉銘榮說,劉氏家廟的建筑為明代風格,占地1000多平方米。正堂為單檐歇山頂式,面闊4間,進深4間,抬梁式結構,11檁前步郎,琉璃蓋棟,屋檐梁柱,門欄窗格。整座大廳匾額重重,楹聯密布,顯得富麗堂皇又莊嚴肅穆。
長汀劉氏家廟的上廳
劉銘榮說:“這里是上廳,供奉著我們劉氏歷代的祖先,包括長汀各地的,以及武平、上杭、連城三縣的劉氏裔孫。所以古時,我們劉氏家廟也叫做‘三邑祠’‘三縣祠’。我們劉氏家廟大廳上掛著許多牌匾。像上廳正中上方的這塊‘開國上將’匾,就是紀念我國空軍第一任劉亞樓將軍。上廳祖先牌位上方正中間的這塊叫‘敦睦堂’?!啬捞谩俏覀儎⑹咸锰栔幸粋€分號,屬于‘彭城堂’?!沓翘谩且粋€大的堂號?!啬捞谩@塊牌匾歷史也是很悠久的?!?/span>
長汀劉氏家廟主體建筑背面
長汀劉氏家廟經歷了一千多年的家國滄桑變故,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人化底蘊。
據史料記載,南宋時,劉子翔任長汀主簿,在劉氏家廟后面創建了“東山書院”,招收劉氏后裔子弟及地方紳士子弟入學,聘地方名儒任書院山長和教習,包括著名理學家劉子惲、南宋理學大師朱熹都曾在這里講學。
劉氏家廟曾是中共兆征縣委、兆征縣蘇維埃政府都辦公地。圖中一層第一間曾是毛澤覃的辦公室。
由于劉氏家廟環境幽靜又屋宇寬闊、房間眾多,所以除了供劉氏后裔春秋兩祭和子弟讀書外,又經常成為兵家及政府機關辦公地。比如南宋文天祥、清朝太平天國石達開部指揮機關、中共“訓政人員養成所”、中共兆征縣委、兆征縣蘇維埃政府都曾經在這里辦公。
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葉劍英等都到這里活動過。陳云曾在這里寫出著名的《怎樣訂立勞動合同》一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任空軍司令劉亞樓上將年輕時在長汀讀書,就是在劉氏家廟里食宿。
長汀劉氏家廟大廳
北宋末年,抗金名將劉袷和他的兒子劉子羽、劉子翚,明朝末年協助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副將劉國軒,清朝光緒年間刑部主事、“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等劉氏名人都曾回到劉氏家廟祭祖。
劉銘榮說:“我們劉氏家廟歷史以來人文薈萃,出了很多名人。比如說劉國軒,他是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副將。清朝皇帝欽賜他一塊“加贈太子少?!必?,現在就掛在我們家廟前廳的上方。我們家廟里面比較有特色一首楹聯是:‘為肖子難為孝子,做良臣勿作忠臣?!@是清朝末年‘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當年回到家廟祭祖時撰寫的一副對聯。這就教育我們劉氏后人怎么樣為人處事:你要做孝子,更要做有用的人才。要做‘良臣’,要不唯上,能明辨是非,不要愚忠的‘忠臣’,要做一個有主見、有擔當的官員。所以,我們劉氏家廟集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于一體,使我們劉氏家廟沉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span>
世界劉氏總會贈送的“慎終追遠”匾額
劉銘榮說,在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客家劉氏歷代先人留下了寶貴的祖訓、家風和家規。這里面蘊含著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近年來,長汀劉氏家廟理事會對自家的宗祠文化結合當代社會主流價值觀進行了整理,并張掛在家廟在大廳里,并在家族活動中宣讀、學習,倡導在劉氏族人在平時生活工作中牢記并身體力行。
劉銘榮介紹說:“我們歷代劉氏祖先留下了許多有意義的祖訓、家訓。比如我們老祖宗劉邦、劉備、劉秀都有。劉備的祖訓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現在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句名言。還有我們廣長公留下的祖訓:‘駿馬騎行各出疆,任從隨地立綱常,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早晚勿忘親命語,晨昏須顧祖爐香,蒼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兒共熾昌?!?/span>
劉氏家廟重大活動時,劉氏子孫都要展示、背誦祖訓等
劉銘榮說:“我們很重視家祖訓的傳承與踐行。比如在每年重大活動時,我們劉氏子孫都要背誦祖訓。大部分人都能背誦出來,記住祖訓內容。后來呢,我們根據當今社會及劉氏現在情況,陸續整理編寫了一系列家規,包括《男兒規》《女兒規》《求學規》《從商規》《從政規》《媳婦規》等,以現在的語言來更加通俗易懂地讓年輕宗親都了解、理解并踐行之。我們劉氏家廟傳承下來的家訓、家風、家規,蘊涵著我們優秀的中華文化,把這些傳承給我們的子孫后代,讓他們在腦海里有這些印象,有一種精神上的寄托,就像有一盞明燈,在指引著我們的青少年一代健康發展?!?/span>
長汀劉氏家廟每年春分舉行祭祖大典
在1999年長汀劉氏家廟再次修復后,成立了長汀劉氏家廟理事會。在理事會的組織下,舉辦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尤其是從2012年起,每年春分前后舉行的“汀州劉氏家廟春祭大典”更成為客家劉氏后裔的一大盛事。
長汀劉氏家廟每年春分舉行祭祖大典
劉銘榮介紹說:“每年都會有一千多人來自全國各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到這里來,參加我們劉氏家廟的祭祖活動?;顒臃浅狒[,參加的人員很多,規模很大,融匯入我們的傳統文化及我們當地的民俗文化,比如有一些文藝表演和傳統的民俗表演,還背誦《弟子規》之類的,目的是把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和現代文化融合在一起,加以傳承與弘揚?!?/span>
長汀劉氏家廟春分祭祖大典活動內容豐富
劉銘榮說:“遇到這些重大活動的時候,我們會在劉氏家廟的大門口掛上一副‘歡迎回家!’的橫幅。然后在家廟大廳這里,會有六、七百人聚集在一起,雖然非常擁擠,但是,宗親們在這里吃一頓飯,感覺在老家里吃飯一樣,非常榮幸和高興。這些活動使我們家廟有了一種新的活力,有了一種新的功能?!?/span>
每年正月,在長汀劉氏家廟里都會舉行大學生聯誼會
2012年9月,長汀劉氏家廟理事會倡儀成立了“長汀劉氏教育基金會”,從2013年起,每年八月中旬舉行“高考獎學助學活動”。多年來,受益學生超過五百人。
長汀劉氏教育基金會在家廟舉行獎學助學活動
劉銘榮說:“我們劉氏家廟首先是劉氏宗親祭祖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我們教育青少年一代的基地。每年正月,在家廟里都會舉行大學生聯誼會。在校的大學生回來后,每年都會有一百多人聚集在這里舉行茶話會,共敘親情,互相認識與交流。我們這些劉氏后裔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處?!?/span>
劉氏大學生在家廟祭祖聯誼
劉銘榮說:“我們都是一家人,所以每年我們都會唱《相親相愛》這首歌。這首歌就像我們的家歌一樣,每年都在唱,大家手牽著手,邊唱連跳,非常有意境。另外,我們還要一起誦讀祖訓、家風,這成為一個們固定的流程。目的是讓大學生們對我們先祖的優良傳統有一個很好的記憶與傳承。我們家廟這幾年來一直在開展此類工作?!?/span>
劉氏家廟理事會一方面走出去,到各地尋親聯誼,溝通宗親親情。另一方面,也熱情接待了無數人世界各地、從海峽兩岸回來祭祖、回來認祖歸宗的劉氏宗親。長汀劉氏家廟凝聚了海內外宗親,為海峽兩岸以及中外交流的深化作出了貢獻。
臺灣劉氏代表團回長汀劉氏家廟尋根謁祖
劉銘榮說,每每看到這些宗親不遠千里、不辭辛苦都要回到故鄉的虔誠,他都非常的感動,也心有戚戚。
臺灣青年回到長汀劉氏家廟對接族譜,確認家族屬劉祥公一脈
視頻:臺灣宗親回長汀劉氏家廟尋根謁祖
劉銘榮說:“現在互聯網發達了,通過網絡平臺,我們加強了與各地宗親的聯系和聯誼。比如浙江、江西、廣東、臺灣等省份和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國家的宗親,都是通過網絡上交流后才發現,他們的上祖在族譜里都是寫著來自汀州啊,‘汀州是我們老家??!’所以,他們就怎么樣都要回到老家來看看。”
長汀劉氏家廟歷經千年,風采依舊
長汀劉氏家廟現在已重新成為海內外劉氏宗親尋根謁祖的重要場所和聯誼聯親的平臺,而且由于長汀劉氏家廟踐行情系“家國天下”的卓越傳統祖訓,劉氏家廟文化亦受到許多外姓同胞的景仰,體現了中華民族和而不同的寬厚情懷。
(文字:東南廣播公司記者聞達 長汀臺朱彬彬、朱芳彬;圖片:聞達,部分由劉銘榮提供;史料及視頻提供:劉銘榮;播音:藍松祥;編輯:陳鋒 聞達)